泽雅乡村旅游的主要项目 一、泽雅“农家乐”。以金坑峡景区内的“农家乐”最为代表性,作为一个参与性的旅游项目,金坑峡的“山乡农业学习基地”(农家乐)成功尝试,为泽雅景区的发展无疑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这里可以体验原汁原味的乡村农家生活,其中的“磨豆腐”、“捣年糕”、“磨麦”、“舂米“、“原始造纸”、“农家耕作”、“徒手抓泥鳅”和“挑扁担”等共10多个项目引起了游客极大兴趣,这些“农家乐”项目都是模仿古老纯正的农家生活而设计的,所用的工具为米斗、棕绳、畚斗等。 农用工具也都是当年使用过完好地保存下来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温州地方色彩。在城里过惯忙碌的都市生活,偶尔去享受一下淳朴而又简约的农家生活,体验那久违了的山乡风韵,不仅能让老年人找回自己当年的生活痕迹,也可以对小孩起到科普教育作用。 景区还开设了一个“家具、农机具博物馆”,里面陈列着犁、耙、纺车、织布机等农机用具和单庭龙床、煤油灯、椅奶、衣橱等古老的家具,共计100余件。建在墙角边的一个大灶台正在“演示”着烧农家饭呢。快过年了,城里人还可以到这里来亲自“下厨”,做一桌地地道道的农家菜,返朴归真。据调查,自从“农家乐”项目设置后,金坑峡景区客流量急剧增加,景区的各项收入明显增加。 二、农家造纸体验活动 l 四连碓造纸作坊群是泽雅纸山文化区的精华部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连碓造纸作坊群主要包括泽雅镇石桥村的四连碓和西岸乡横洋、塘宅两村的造纸作坊群。自造纸术发明以来,华夏大地世事变换,朝代更迭。时至今日,瓯海区西部山区仍有十几个村落以竹子为主要原料,沿用古法造纸,制造黄色竹纸——“泽雅屏纸”。四连碓造纸作坊群完整的保存了总共20多项工序的所有古法造纸设施,其水碓、作坊等建筑的选址布局和堰、渠等引水构筑物的修建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利用水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和方法,是当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工艺流程分工明确:做料→腌制→煮料→捣刷→捞纸→压纸→分纸→晒纸→拆纸→印记→打捆→包装等,对照明代宋应星撰《天工开物》,泽雅纸山的屏纸制作工艺流程与其描述几乎完全吻合,有的流程甚至比《天工开物》的记载还要原始古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连碓造纸作坊群 (造纸的其中一道工序——捞纸) 泽雅的古法造纸自宋末元初传入泽雅以来,至今完好的保留下来,是中国目前保留的最原始的,最完整的古法造纸术,泽雅的山民素有中国造纸术活化石之誉。为使游客更好的了解泽雅的纸山文化,利用现有的各种条件,提供了亲身接触古法造纸术活漫山遍野的水竹为泽雅屏纸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农民们就地取材,将竹叶掠去,斩成1米多长,再劈成指头粗的小竹条,扎成捆,这道工序称为切竹 切好后的竹条放进石灰里,压上石头浸泡,时间三个月左右。每个池可溶下1500公斤左右。浸泡后的水竹捞出、晒干,再用清水浸一个月,除去石灰杂质,再晒干。这道工序成为淹竹。 将竹条放进水碓坑里,捣成黄色的纸绒,旁边要有人不断地分翻。这是既枯燥、辛苦,又危险的一道工序,需要耐心和细心。一条竹大约需要用三个小时,这道工序称为捣刷。 (将纸帘提到旁边的纸胚上一覆,纸模便迭在一起,像堵墙,垂直整齐,再用绞机绞掉水分。这道工序称为切纸墙或纸岸) (将切好的纸墙,利用杠杆原理,把纸墙的水分压干,这道工序叫压纸) (将压干的纸一张张分出来,这道工序叫分纸) 将分好的纸在晴天晒干,然后整理平整,捆在一起就可以运出去卖了 三、民俗民风节庆活动 四、旅游线路安排:线路一:上午温州到泽雅纸山领略古老的造纸文化,中午品尝当地农家菜,下午游览七瀑涧景区七瀑飞泉、通幽峡、鳄鱼潭、通天洞、七寄树等。线路二:上午温州到泽雅纸山领略古老的造纸文化,下午游览石桥南斗四连碓、金坑峡农家乐、半岭飞瀑等。 乘车线路: 1、10、12路公交车,温州南站始发,至泽雅林岙车站,转景区中巴车(每20分钟一班) 2、中巴车瓯10:温州将军桥中巴车站始发,至泽雅林岙车站,转景区中巴车(每8分钟一班) 中巴车瓯01:温州火车站中巴车站始发,至泽雅林岙车站,转景区中巴车(每20分钟一班)